第四天:家庭


聖經 (格林多人前書 13:4-8)
愛是含忍的,愛是慈祥的,愛不嫉妒,不誇張,不自大,不作無禮的事,不求己益,不動怒,不圖謀惡事,不以不義為樂,卻與真理同樂: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愛永存不朽。
靜默反思
閱讀 《愛的喜樂:論家庭之愛》宗座勸喻 (91, 92),2016 年 3 月 19 日
經文(格前 13:7)首先說愛是「含忍」 (makrothyméi) 的,其正確翻譯不僅是「忍受一切」,因為第 7 節已有這個意思。我們可以從舊約的希臘文譯本了解這個字的真義。舊約描寫天主「緩於發怒」(出 34:6;戶 14:18)。那是指不會衝動行事,避免責難別人。這是盟約之主的特點,祂呼召我們效法祂,即使在家庭生活上亦然。保祿選用了這個字,我們閱讀這篇經文,應以《智慧篇》作對照(參閱:智 11:24;12:2, 15-18)。《智慧篇》頌揚天主的寬忍,給罪人悔改的機會,但祂的威能不減,且彰顯於其慈悲的作為。天主的「含忍」流露於祂對罪人的慈悲,亦展現了祂真正的權能。 (#91)
忍耐不是任由別人虐待我們或侵犯我們的身體,或容忍別人任意利用我們。每當我們要求人與人的關係應當是盡善盡美的,以為人應當是完美無瑕的,或是自我中心地盼望事事順心如意,問題就出現了。若是這樣,一切都會使我們失去耐性,凡事都會使我們心生怒火。要是不培養忍耐,就會時常找藉口發怒,最後成為難相處和孤僻的人,無法控制內心的衝動,使家庭淪為戰場。因此,天主的聖言勸誡我們說:「一切毒辣、怨恨、忿怒、爭吵、毀謗以及一切邪惡,都要從你們中除掉」(弗 4:31)。為使忍耐在內心扎根,我們應明白到其他人也有權按他們的本來面貌,與我一起活在世上。即使他們惹我討厭,妨礙我的計劃,他們的行為或想法令我困擾,他們與我期望的完全不同,也沒有關係。愛總是伴隨深摯的同理心,以至即使對方待人處事的方式與我所期望的有所不同,也會接受這個人是這世界的一部分。 (#92)
祈禱
天主,祢的聖子,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,使我們成為教會大家庭的子女。願祢的恩典和愛幫助世界各地的家庭,在福音的光照下,忠誠團結。願聖家的榜樣,在祢的聖神引導下,成為所有家庭的榜樣,並教導那些最困擾的家庭,成為共融和禱告的家庭,終能認識真理,生活在祢的愛內。因主耶穌基督之名,求祢俯聽我們的祈禱。亞孟。
耶穌、瑪利亞和若瑟,請為我們祈禱!
天主經;聖母經;聖三光榮經
特別感謝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准許《生命恩泉》刊登九日敬禮內容,敬禮禱文及小冊子下載網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