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天:慈悲


聖經 (聖詠 103:8-14;17-18)
上主富於仁慈寬恕,極其慈悲,遲於發怒。
他決不會常常責問,也決不會世世憤恨。
他沒有按我們的罪惡對待我們,也沒有照我們的過犯報復我們。
就如上天距離下地有多麼高,他待敬畏他者的慈愛也多高;
就如東方距離西方有多麼遠,他使我們的罪離我們也多遠;
就如父親怎樣憐愛自己的兒女們,上主也怎樣憐愛敬畏自己的人們。
他原知道我們怎樣形成,也記得我們不過是灰塵。
上主的慈愛永遠臨於敬畏他的人,他的正義永遠臨於他們的子子孫孫:
就是臨於那些遵守他盟約的人,和那些懷念並履行他誡命的人。
靜默反思
閱讀 《慈悲面容:慈悲特殊禧年》詔書 (9-10),2015 年 4 月 11 日
( 聖經中 ) 這比喻帶給我們眾人深刻的教訓。耶穌確認慈悲不單是天父的行動,更成為分辨誰是天父真正子女的準則。簡單來說,我們都被召去顯示慈悲,因為我們都先被慈悲地對待了。慈悲之愛的最清楚表達,就是寬恕過犯,而為我們基督徒,更是責無旁貸,不可推諉。寬恕,有時看來多麽困難!但是寬恕已被置於我們脆弱的雙手裡,為使我們心靈獲得平安。人必須放下憤怒、憤恨、暴力及復仇,才能喜樂地生活。故此,我們當留心宗徒的訓誨:「不可讓太陽在你們含怒時西落」(弗 4:26)。耶穌把慈悲看成生活的理想,及測試我們信仰真偽的準則,我們要特別聆聽耶穌的話。祂說:「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,因為他們要受憐憫」(瑪 5:7);這是我們在這聖年尤其嚮往的真福。 (#9)
慈悲正是教會生活的基礎。教會的一切牧靈活動都應專注於對信友那份體貼,讓信友體驗得到;教會在世界中的宣講和見證絕不能缺少慈悲。教會是否可信,在於教會如何展示慈悲和憐憫。教會「具有無盡的渴望去展現憐憫之情」。或許我們忘記已久:如何展現和活出慈悲。一方面,我們被誘惑,只注重公義,卻忘記公義只是必須又不可或缺的起步。但是,教會仍需更進一步,追求更崇高和更重要的目標。另一方面,令人難過的是,我們得承認慈悲的行徑正在普遍的文化中消逝。有時慈悲一詞已近絕跡。然而,沒有慈悲的見證,生命變得貧瘠,不會結果,猶如被丟棄於不毛的荒漠。時候到了,教會應歡欣地重拾慈悲的召叫。時期已到,應回歸基本,並擔待我們弟兄姊妹的軟弱和掙扎。慈悲,是喚醒我們重度新生的力量,並給我們注入勇氣,懷著希望迎向將來。 (#10)
祈禱
主耶穌基督,你教導我們要如同天父滿懷慈悲,
並告訴我們:看到你,就是看見天父,
請向我們顯示你的面容,我們就能得救。
你慈愛的目光,
把匝凱和瑪竇從金錢的奴役中釋放出來,
使罪婦和瑪達肋納不再只從受造物中尋找幸福,
令伯多祿在背主後痛哭,
又把天堂應許給悔改的右盜。
讓我們每人都能聽到你對撒瑪黎雅婦人所說的:
「如果你知道天主的恩賜。」
你是不可見的天父可見的面容,
彰顯天主寬恕和慈悲的力量;
願教會成為你在世上可見的面容:
你是世界的光榮、復活之主。
你容許你的僕人也會陷入軟弱,
好使他們對無知和犯錯的人,能感同身受,
讓向他們求助的人,能體會到被天主所尋覓、眷愛和寬恕。
請派遣你的聖神,以他的傅油聖化我們每一個人,
願慈悲禧年是上主廣施恩寵之年,
願你的教會,以更新的熱忱,為窮苦者帶來喜訊、
向俘虜和受壓迫的人宣告自由、使瞎子復明。
我們藉瑪利亞,慈悲之母的轉禱,向你祈求;
你與聖父及聖神,是唯一天主,永生永王。
亞孟。
天主經;聖母經;聖三光榮經
特別感謝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准許《生命恩泉》刊登九日敬禮內容,敬禮禱文及小冊子下載網址。